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的暴毙,给原本明朗的朝堂蒙上了一层阴影。
    秦始皇创立了封建郡县制度,将原本属于诸侯的权力收归中央。
    是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的体现。
    大秦自祖龙一统六国,统一时间才十二年。
    当初为了讨论建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机构,秦国的朝堂吵开了花。
    当时的丞相还是王绾,他主张继承周朝祖制,实行封建分封,分封秦王的皇子、兄弟为王。
    而当时的廷尉,现在的左丞相李斯则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废除分封诸侯,实行郡县制度,加强新建立的中央集权。
    得益于这种新兴的封建制度,祖龙的权力得到空前的集中,祖龙也没有浪费,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做出了让后世代代模仿的各种伟大事迹。
    全国上下,统一战线。
    秦始皇一条命令,下面就会无条件的执行。
    所以才有了秦直道、秦长城、骊山皇陵……
    如果说现在的朝代是基建狂魔,比起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来说,甚至还稍有逊色。
    毕竟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能随时投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劳工去完成领导人的宏伟蓝图。
    而秦始皇也通过一件件政令的达成,完成了对整个秦朝的绝对掌控。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
    皇帝的权力过于集中,就挤压了下面官员的权力空间,造成秦朝官员只能沦为皇帝的传声筒。
    有秦一朝,只有英明的君王,而无强势的臣子。
    君强臣弱的现象,直到秦朝灭亡也没有改变。
    这也是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英明的君主身上,这个国家就岌岌可危。
    因为人这种生物,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动物性。
    人非圣贤,总要出错。
    普通人出错顶多连累自己,再狠点牵连身边的亲戚、朋友。
    而如果一个帝王犯了错,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有可能是整个帝国。
    秦朝的灭亡,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长长的送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中车府令赵高站在一众皇子、皇女中,尤为的显眼。
    这也给后面的大臣传递了一个信号,赵高选择了胡亥。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毕竟朝中大臣,十有八九都是挺扶苏的一派。
    就连左丞相李斯,之前也是坚定的扶苏派。
    因为扶苏这个人,实在是太完美了。
    扶苏。
    刚毅而勇武,信仁而奋世。
    天生就有一个仁君之象。
    秦始皇对自己这个大儿子也非常欣赏,并一直把他当作储君来培养。
    扶苏少年时就跟随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征战沙场,跟随大儒茅焦、淳于越等人学习儒道。
    在军方更是有蒙恬、蒙毅两大中坚作为他的拥趸,朝中大臣,更是日夜盼望扶苏能接过秦始皇的接力棒。
    秦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妄议朝政、批评祖龙暴戾,祖龙大怒,命令御史严查,要杀一儆百。
    大公子扶苏上书:“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扶苏为素不相识的方士求情,惹怒了秦始皇,就被发配北地,跟蒙恬一起戍守边疆去了。
    这一招,明降暗升,让扶苏去北地驻守,抵御匈奴,其实就是想让扶苏刷刷战功。
    秦朝以武立国,靠军功说话,秦始皇这是在给扶苏登基铺路。
    这是爱之深,责之切。
    换做一般的皇子,早就被秦始皇打入冷宫。
    所以朝中的大臣们,都希望自己的君主,能像扶苏一样,仁爱、宽厚、不乱杀。
    但是秦始皇太自负了。
    自负到居然没有立下太子。
    或许秦始皇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会如此之早的离开人世。
    冯嚣亭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官员,纷纷表示同去,这让冯嚣亭非常的有面子。
    右丞相公子的面子,大家还是要卖一卖的。
    所有人都认为,大公子扶苏,必然能荣登大宝。
    所以大家才会这么快的就开始站队。
    至于站在队伍前面跟个二傻子一样的胡亥,压根就没人关注。
    这也不能怪这些大臣们势利眼。
    就算没有扶苏,胡亥上面还有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荣禄……林林总总十几号人,怎么轮也轮不到胡亥那个傻小子。
    从咸阳城到骊山皇陵,送葬队伍足足走了两天。
    一路上的吃穿用度,都是由少府章邯负责打点。
    “赵高,今天吃什么呀?”胡亥坐在随行的马车里面,旁边有四个美婢,细心的为他捏脚、捶腿,缓解疲劳。
    赵高面露笑意,说道:“奴婢听说,最近咸阳城里,流行着大米、白面馍馍,据说非常香甜,奴婢特地让少府做了一些,请殿下品尝。”
    胡亥撇撇嘴道:“大米,白面馍馍?听起来平平无奇,这种东西能有羊肉、牛肉好吃?”
    等到少府章邯将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端上来,米粒颗颗饱满,晶莹剔透,还冒着热气,把秦始皇的傻儿子都给馋哭了。
    “这就是大米?”
    胡亥咽了口口水。
    活了二十多年,虽贵为皇子,胡亥却也没见过如此漂亮的主食。
    章邯躬身道:“回殿下的话,这就是上仙黄贺,采东海之精,从仙岛带来的大米。”
    上仙?
    黄贺?
    仙岛?
    赵高听了直皱眉头。
    方外术士,赵高见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是那些人全都是骗子,毫无真材实料,所以才会惹怒秦始皇,背上了“坑儒”的骂名。
    后世所说的坑儒,其实就是秦始皇处死了一批打着“寻求长生不老药”,招摇撞骗的术士。
    这一点,身为秦始皇专职司机的赵高最为清楚。
    章邯看出赵高的不悦,赶紧解释道:“好叫殿下知道,那上仙黄贺神通广大,非但带来了大米、白面、玉米等谷物,还冒着身死道消的风险,从仙界传下家具等仙物,凡人用之,可延年益寿。”
    胡亥听不懂赵高、章邯的哑谜。
    他拿起筷子,端起陶碗,喜滋滋道:“干饭,干饭!”
    “我开动了。”
    今天是秦始皇下葬的日子,胡亥的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悲伤,看着白花花的米饭,他食欲大增:“呜呜呜——太好吃了。”
    胡亥大嘴一张,小二两米饭就被吞下了肚。
    “殿下,注意仪表。”赵高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捂住了眼睛。
    说实话,赵高也有点看不上这个傻乎乎的胡亥,但这也是赵高选择胡亥,而不是其他皇子的原因。
    “哭吃苦吃苦吃——”胡亥没工夫理会赵高,此刻的胡亥,已经完全被米饭的香甜、可口、软糯给征服了。
    赵高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道:“殿下,您吃慢点,慢点,小心别噎着。”
    赵高是真的担心赵高被噎死。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更来劲了,筷子舞动的只能看到残影。
    胡亥这孩子没什么坏心眼,就是好吃、好玩、喜欢恶作剧。
    胡亥的母亲是个西域女子,这一点从胡亥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是胡姬所生。
    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触怒祖龙,被打入冷宫。
    所以胡亥从小就是在一群宫女、太监的照顾下长大,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他生活的倒是无忧无虑,条件优越。
    因为没有继承大统的烦恼,秦始皇就随意指派的赵高作为他的师父,教他学习法律和书法。
    胡亥也无心于此,每天不是斗蛐蛐、就是偷鸡摸狗拔蒜苗,还经常掀人家宫女的裙子,整个一二世祖,混世魔王。
    这次祖龙巡游,胡亥闲得无聊,就主动要求跟着去玩。
    自古父母爱幺儿,秦始皇也不能免俗,就把他带在了身边。
    没想到,胡亥会因此继承秦朝大统。
    胡亥本来是不想当什么皇帝,因为他看到自己的父亲,经常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他不喜欢那样。
    但是赵高跟他讲,如果他能坐上那个位置,政务什么的都交给赵高处理,而他只需要享乐就行。
    而且当了皇帝,就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就算去掀皇后的裙子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胡亥心动了。
    因为赵高从来没有骗过他。
    只要能吃喝玩乐,胡亥丝毫不在乎赵高让自己干嘛。
    他就是属于那种被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小子。
    “章邯,这大米饭太好吃了,再给我来一碗。”胡亥两眼放光,站起身来,走到章邯面前,“不,再来三碗,我还能再吃三碗!”
    “顺便再拿几个白面馍馍来,本公子倒要看看,这大米饭都这么好吃了,白面馍馍是不是更美味。”
    说到这,胡亥对章邯嘴里的那个黄大仙也来了兴趣。
    “能搞来这么好吃东西的人,肯定也很有趣,等殡礼结束了,本公子一定要见见他。”
    章邯有些为难道:“胡亥公子,黄贺仙人行踪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
    “而起黄贺大仙常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想要见黄大仙,恐怕要公子亲自走一趟。”
    胡亥听了,兴趣更高了。
    这些富二代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物质得到满足后,他们更喜欢追求精神上的刺激、满足。
    他们更喜欢尝试自己以前没见过、没有试过的人和物。
    看到胡亥一脸好奇的模样。
    赵高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隐约觉得,这个名叫黄贺的仙人,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
    胡亥只能是他的,赵高决不允许有任何变故发生。
    相比较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饭,赵高更加喜欢又香又软的白面馍馍。
    这可能是刻在老秦人dna里面的东西。
    这些个馍馍,每个都有拳头大小,摸上去软软的,手指摁下去,立即就会恢复原状,弹性十足,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胡亥摸摸捏捏良久,还在馒头的顶端,捏了个花生米大小的凸起,然后狠狠一口咬下,看的一旁伺候的美婢娇躯一颤。
    章邯眼观鼻鼻观心,只当自己没看到。
    章邯:胡亥公子玩的可真变态啊。
    两天时间,送葬队伍才赶到了骊山皇陵。
    按照秦朝的礼法,修建秦皇陵墓的劳工,必须全部进入陵墓内部陪葬。
    秦始皇陵并不是在骊山,而是在骊山北麓再往北越10里的地方。
    整座秦始皇陵全部由人力挖掘,规模之大,堪称是移山填海。
    黄贺曾经进去过,里面的辉煌程度,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黄贺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其中的万一。
    从秦长城、秦直道、灵渠等工程的规模就可以看出,秦始皇陵作为秦始皇自己的陵墓,起规模、用心程度绝对不亚于前面的几项大基建。
    水银成河、青铜马车、青铜兵佣、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黄贺只看了冰山一角,就已经觉得如果自己把这些东西都给运回现代,妥妥的世界首富了。
    不过黄贺也明白,如果这些东西都运回去,肯定会对现有的市场造成冲击。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黄贺还是清楚的。
    如果真的那么做,黄贺就等于是断人财路,到时候谁也保不住他。
    扯远了。
    黄贺没工夫跟着整个送葬队伍走遍全程,他驾驶着武陵神车,提前回到了骊山城。
    骊山城作为他的大本营,黄贺是不会让那些秦朝官员看出破绽的。
    整个骊山的劳工,早就做好了布局,提前一天将骊山城的东西藏进了地窖。
    得益于黄贺播放的电影《地道战》,现在整座骊山城的下面,都是错综复杂的地道。
    这是黄贺让陈楚生带人挖的。
    既是为了隐藏东西,也是为了如果日后危险来临,自己这些人也能有退路。
    秦始皇的棺椁送入皇陵,又花费了整整一天一夜。
    皇帝下葬,那可不是吹吹打打、把土填上就完事了。
    首先要祭拜上苍。
    设神亭、神帛舆、谥册宝舆于丹陛之上。
    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胡亥……公子荣禄,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九卿……依次侍立。
    奉常主官前奏,请灵驾入陵。

热门新书推荐

  1. [科幻灵异]机战:从高达OO开始
  2.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武侠修真]五仙门
  4. [都市言情]讨逆
  5. [都市言情]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6. [玄幻魔法]极道武学修改器
  7. [历史军事]我的谍战岁月
  8.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9.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0.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1. [玄幻魔法]超品渔夫
  12. [武侠修真]魔门败类
  13.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14. [玄幻魔法]人族镇守使
  15. [科幻灵异]港综世界的警察
  16. [武侠修真]志怪书
  17. [玄幻魔法]皇修
  18. [武侠修真]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19.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20. [玄幻魔法]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1. [历史军事]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2.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23. [武侠修真]修仙琐录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