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武侠修真 > 三国之诸天至尊 > 第74章: 刘伯温与徐世绩
    卢植与卢俊义父子俩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大汉作为父亲的卢植活活病虐待死在牢里如今就连其子卢俊义也被抓了回去看样子下场也会跟卢植差不多的。
    黄巾军,看着刘宏自断手足已经很久没有笑声的张角也难得发出了一道笑声。
    这段时间内黄巾接连大败但现在刘宏又做出这种自毁城墙的举动张角想不笑都难卢植之前一直给他们黄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卢植的儿子卢俊义也是如此。
    不过张角可像刘宏那样子,气度这么小,同时他也对卢植父子惋惜,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被自己所效忠的君主所杀。
    “父亲。”
    张定边这个时候走了过来而他身上还缠着绷带足可见他之前受的伤有多么严重,如果是普通的伤势像张定边这样的天级武将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可现在却缠着绷带。
    “怎么样了。”
    张角看着张定边的样子问道。
    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如今女儿失踪许久,儿子也在战场上受了重伤。
    “父亲,过几天就好了。”
    事实上张定边的伤说严重不严重说不是轻伤又不是轻伤,之前虽然严重但现在已经好多了估计在过个几天就可以恢复了。
    “依你之见,朱元璋可为我继承人否。”
    在得知了张士诚居然做出了偷袭朱元璋的举动之后张角感到一阵痛心自己的徒弟居然自相残杀。
    而现在有能力压下黄巾军内部矛盾的也只有朱元璋了。
    同时张角也在询问张定边要不要选择效忠朱元璋。
    “父亲我。”
    张定边有意躲闪,并不愿意回答张角的问题。
    “算了,你先出去吧。”
    张定边不愿意回答张角也不勉强于是让他出去了在张定边出去之后空荡荡的大营内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
    洛阳这一边一家酒楼内两个青年正喝着酒。
    “陛下怎么会如此不智啊,卢俊义和卢植将军父子两明明是大汉的忠诚但陛下却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
    一名青年突然悲愤的说道。
    而另一名青年却有不同的说法。
    “大汉已经过了这么久自然是已经腐朽了这一点伯温你要知道。”
    很显然第二位开口的青年并没有像第一位开口的青年那样对大汉有很深的感情。
    而且从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就可以得到了这两人的身份。
    他们两人就是朱元璋携带出来的刘伯温和李渊携带出来的徐世绩。
    第一个说话的是刘伯温,他被植入的身份是汉室宗亲,像刘伯温这样没有任何野心的人又是汉室宗亲对大汉自然是忠心耿耿从这一点上来看刘虞也是如此刘虞和刘伯温一样同样是没有野心,而且还都是大汉的死忠。
    徐世绩就和刘伯温不一样了他虽然同样没有什么野心但对大汉而言没有什么忠心。
    “伯温兄,听我一句劝吧,这个大汉不值得。”
    徐世绩说完这句话后就不在说话了,因为他现在更想要知道刘伯温接下来会怎么说,怎么做。
    “不,我不相信即使陛下如此但刘彻殿下呢,如果是刘彻殿下登基的话那就可以。”
    但刘伯温话刚刚说到一半的时候就被徐世绩给打断了。
    “就算刘彻有能力又如何,天下还不是一样都不太平,伯温兄,你实在是太天真了。”
    徐世绩的话就好像一根根锋利的针一样子扎在刘伯温的身上让其久久无法说话。
    过了许久之后刘伯温再次开口道:“就算你说的是又如何我刘伯温还是愿意去尝试一番。”
    在看到刘伯温那坚定的眼神之后之后徐世绩也就无法劝说他回头了,当然了他也不可能继续刘伯温了。
    他们是好友但毕竟是前不久认识的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好到那种为各自掏心掏肺的程度。
    刘伯温听不进他的劝说到时候落得什么下场也就怪不得他了。
    至于他自己,则是准备寻找一位明主辅佐。
    而人选吗,他现在还没有最合适的人选,现在需要考虑考虑。
    反正现在也不急,而且他也已经把人选定在了曹操,杨坚这些人中。
    但他最为看好的就是袁尘了,只是袁尘究竟值不值得他的辅佐呢。
    这还是个问题。
    这也属于徐世绩的性格。
    在历史中是这么介绍的:在外为将则金戈铁马勇猛无比,在朝为相则小心谨慎恪尽职守。
    徐世勣虽然颇有城府,也仅仅是为了在凶险的朝堂上保全自己,并无损害政权的举动,他的所言所行,更多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
    由此看来,徐世勣能历经三朝仍倍受信任而得善终,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徐世勣出将入相,为唐朝开疆拓土,功勋卓著,但他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在受到皇帝的嘉奖封官后,徐世勣能“载怀止足,累辞荣宠”。
    徐世勣一生廉洁谨慎,临死时还把兄弟、子孙都叫到床前,告诫他们要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并要求死后将自己薄葬。
    高宗继位后,很快就把徐世勣调回京城,并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
    因徐世勣与权臣长孙无忌政见不一,为了避免大臣内耗和明哲保身,他几次主动要求辞职。
    在唐太宗去世前,为了使徐世勣能感恩未来的新皇帝,同时也为了考察徐世勣的忠诚,故意无故把他贬到外地去任职。
    徐世勣表现出臣子的绝对服从,毫无怨言,连家也没回就上路了。
    高宗立武后的事情,徐世勣的言行更加谨慎,他先是称病不参与。后来被追问得没办法推托,就回复高宗:“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看似中立的一句话,却维护了皇帝的权威,使高宗终于下了决心,废除王皇后而改立武则天。
    从这一点来看徐世绩很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些什么话。
    当然了这样的臣子是君主最喜欢的类型了。
    因为他们懂得不会去触怒君主,尤其是贤明的君主。

热门新书推荐

  1.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2.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4.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5. [武侠修真]魔门败类
  6. [都市言情]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7. [都市言情]讨逆
  8. [玄幻魔法]太荒吞天诀
  9. [武侠修真]五仙门
  10. [都市言情]重回1982小渔村
  11. [历史军事]我的谍战岁月
  12. [武侠修真]志怪书
  13.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14.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15. [玄幻魔法]九天斩神诀
  16. [玄幻魔法]极道武学修改器
  17. [玄幻魔法]超品渔夫
  18. [科幻灵异]机战:从高达OO开始
  19.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20.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21. [玄幻魔法]人族镇守使
  22. [科幻灵异]港综世界的警察
  23. [玄幻魔法]皇修
  24. [武侠修真]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