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武侠修真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十三章 下‘黑手’的道士
    自从张组长他们走后,山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工作组的土改工作,对村里的变动不大,虽按人头重新平均分配了土地,村民们并没有锣鼓喧天、欢欣鼓舞的进行庆祝。
    本就是贫瘠的土地,这家多两亩,哪家少两亩,对本就人均好几亩地的村民们来说,不是多伤心,也不是多高兴。
    文启东没有要多分给自己的田地,只保留了自家房屋旁的几亩地,本来种地就是做个样子,要那么多地岂不是自找麻烦。
    离夏收还有一两个月,乘着村民有点闲工夫的空隙,村长文传根发动了村民,开始建造村里小学。
    本来建房用不着文启东出力,可文传根还是把他拉过去,专门做技术指导。
    村里的小学,也是要盖夯土墙房屋,建夯土墙房屋,文启东的几间房子就是样板。
    通过时间的验证,村民们对文启东用新方法建的夯土墙房屋,有了直观的认识。
    按新配方建的屋墙,不怕风吹雨淋,随着时间的推移,墙体还越来越结实,这样的房子,可是比村民们原先盖的夯土墙房子强多了,在保温性上,比那些用石头垒砌的房子还要好。
    虽盖房子时,工序有点麻烦,可在听了文启东“再苦不能苦孩子,没有投入哪有产出”的句话后,房子还是用新配方夯土墙进行建造。
    在全村一百多号人轮番出力的情况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五间教室,加上两排单间房,就在村子旁边不远处的坡地上建好了。
    五间教室,都是三间通房的大教室,两排单间房,靠近教室的那排八间房子,六个单间用来安顿以后的老师,两间连通的房子是学校老师办公室。
    离教室稍远处还有一排五间房,这是村里的村部用房,有了这几间房,就不用占着军属的私房了。
    整个建房过程,文启东不但要担任技术指导,还得充当安全保障人员,为那些在建房过程中受伤的村民,提供医疗保障。
    说起村民的医疗保障,文启东如今在医疗室内的药柜上,已经摆上了免费的节育药丸。
    由于生活安定了下来,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的躲避危险了,村里的育龄妇女们,不是挺着大肚子,就是准备挺起大肚子,或是马上要怀上孩子。
    没办法,在没有啥娱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为了节省灯油,村里人都是天一黑就睡觉,长夜漫漫,那些还能生育的两口子,不造人还能干啥。
    过去人们是讲究多子多福的,家里孩子多,也是一种福气。
    再加上,养孩子的成本很低,只要不饿死,长大了就是多了一个劳力,所以村民们也愿意多生孩子。
    但这种趋势,落在文启东的眼中,以后就是大麻烦,村子会越来越穷,二十年后,村里人就会吃不饱饭。
    之所以会到那一地步,是因为,以山谷内的土地资源,养不起太多的人口。
    如果村里没有文启东的存在,幼儿的存活率会很低,还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人口的压力会延缓个一二十年。
    就像原时空一样,当山沟的人口破千,都吃不饱饭时,正好赶上了打工潮,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
    可现在,以文启东的医术,幼儿只要不是先天性缺陷,想死都不容易。
    这样一来,如果不进行限制,只需要二十年,村里的人口就能翻上好几倍,到那时,只能人均一两亩地,依照现在每亩地的收成,想吃饱饭都不容易。
    二十年后,也不过七十年代初,村里多余的劳力,想去煤矿上出苦力都没机会,因为外面平原上的人口,也同样是大爆发。
    为了避免二十年后,成群的单身大小伙子们,每天在一两亩上磨洋工,堆在屋角无所事事的晒太阳,文启东制作出了壮阳节育丸。
    顾名思义,这种免费的药丸,男人吃了后,天天运动都不会伤身体肾虚,可就是只能做无用功。
    这样的免费好药,自从摆到柜台上后,村里那些有媳妇的村民,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向文启东讨要几粒。
    当然,对于那些需要孩子的新婚夫妇,文启东给他们的,是另外一种药丸。
    村里盖好了学校,却找不来老师,文传根到山外区上跑了几趟,都是一句“等安排”就把他打发回来了。
    现在是啥时候,是小学毕业就能充当文化人的时代,是能写字会算账,就算是人才的年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山外那些城镇和工厂也是到处缺人,你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就想要来老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没见,连受了文启东治疗的张组长,也只是答应,回头给村里修一条能通行马车的简易煤渣路,而对向村里派遣老师的事,只字不提吗。
    学校盖好了,却没有老师,村长文传根只好求着文启东这个假道士,继续充当学校唯一的老师。
    有了正式的学校,村里原先不让自家孩子上学的村民,也把家里的孩子送了过来,文启东需要教的学生,达到了二十多名。
    因为有了大教室,二十几名学生,也不过才刚刚把一间教室坐满,不影响文启东的教学,也没有增加多少工作量。
    反而是多了十几名学生后,学生们到文启东家三亩多地里上劳动课的时间,由于增加了人手,每节上课的时间大大缩短。
    尽管有村民和学生帮着文启东打理他的几亩地,到了夏收时,三亩地小麦的总收成也没有突破五百斤,也就是说,一亩地收获的小麦只有一百斤出头。
    比起文启东的三亩新开垦薄地,村里那些耕种了近百年的熟地,收成要好一些,一亩地能达到近三百斤。
    但这些土地,都是山谷最低处,那些土质肥沃的沟底地。
    而那些水土保持不好的坡地,亩产也和文启东的三亩多薄地近似,每亩地的收成,也不到二百斤,只比文启东每亩地多收几十斤。
    就是这样的收成,当粮食赶在雨季到来前,收割晾晒进仓后,整个村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气氛。
    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自于,摆脱了三座大山,不再担心收获的粮食,被剥削干净和被抢走,是村民作为土地的‘主人’,终于能把收获留在家里,能吃饱饭,不再担心挨饿。
    所以,当上级下发通知,让村民交公粮时,村民们很是积极,不用村长文传根催促,两天内就把应交的公粮送到了村部。
    文启东也要交公粮,他总共收获的四百多斤麦子,需要上交一百多斤。
    如今,通往山外的道路,在张组长的关照下,虽没有修成能通马车的煤渣路,但也修整了一番,能直接走独轮车了,就剩下一道过山洪的水沟,木桥还没完全搭好。
    村里收齐了公粮,村长文传根就召集村民,要把收上来的公粮运进城内。
    有些村民,在运公粮时,还会额外多带一些粮食,这些粮食,是要拿到城里去卖的,卖粮食的钱,用来购买油盐等其它生活必需品。
    静极思动,文启东决定和送公粮的村民们一起进城,到城里购买一些用品。

热门新书推荐

  1. [武侠修真]五仙门
  2. [武侠修真]叩问仙道
  3.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4. [玄幻魔法]明尊
  5. [玄幻魔法]九龙归一诀
  6. [历史军事]寒门崛起
  7.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8.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9. [武侠修真]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10.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1. [历史军事]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1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13. [都市言情]讨逆
  14. [玄幻魔法]皇修
  15. [都市言情]捞尸人
  16.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17.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18. [玄幻魔法]超品渔夫
  19.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20.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21. [都市言情]超级修真弃少
  22.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23. [都市言情]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24. [玄幻魔法]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