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武侠修真 > 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 第29章 调解纠纷(求票)
    “凭什么还给你们?那是你们王家的地?”方脸汉子冷笑道,“你们去跟那块地说它是你们家的,它会答应吗?”
    圆脸壮汉十分气恼,怒道:“姓潘的,你怎么这么无赖?”
    “就是这么无赖,你能怎么样?”
    “你……”圆脸壮汉气鼓鼓的,道:“那块地就算不是我王家的,那也不是你们潘家,而是李家的。”
    “李家都搬走了,听说搬益州去了。”方脸汉子道。
    “既然原主搬走了,那他们的地就成了无主地。”圆脸壮汉道,“既然是无主地,那我们王家自然也能占。”
    “问题是那块地先被我潘家占了,先到先得。”
    “先被你们家占了?可有地契为证?”
    “地契?”方脸汉子支支吾吾地道,“家里人正在找主簿办理,很快就会办妥的。”
    圆脸壮汉哈哈大笑,道:“就是没有地契嘛,这事还有得争。”
    二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曹恪听得云里雾里,便问站在身边的求盗:“他们两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求盗说道:“潘、王两家自从迁到咱们廪丘县潘渡乡,就没消停过,常为争水、争地的事大打出手。这次两家同时看中了一块原来属于李家的地。李家为避战乱,迁到益州去了。潘家抢先将地占了,在上面种菜。王家人不干了,集结族人去抢。就是这么回事。”
    曹恪听明白了事情经过,道:“原来如此。”
    俄顷又觉得有些不对,道:“他们两家都是外乡人?”
    求盗点了点头,道:“不错,都是外乡人。其中王家原本是凉州陇西的,几年前州中大乱,陇西王家的许多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到咱们廪丘,在本乡本亭的陈坊里安家落户。”
    曹恪问道:“那潘家呢?”
    “潘家本是本州东郡发干县的,去年陶恭祖攻打东郡,兵临发干,潘家部分族人于是南下,迁居到本乡本亭的刁河里。”
    曹恪叹道:“原来都是流民!”
    正暗自叹息,忽见那边方脸汉子和圆脸壮汉已然厮打在一起。
    有几个亭卒上前,欲拉开二人,却被亭长阻止。
    亭长似乎是是黔驴技穷了,说道:“让他们打一场也好,在亭舍中比武论输赢,总好过田间斗殴闹出人命来。”
    边说边挥手示意亭卒后退,让那两人厮打。
    曹恪站在远处,听见方脸汉子冲圆脸汉子叫道:“要抢地可以,打赢我潘璋再说!”
    圆脸汉子也高声叫道:“以为我王双怕你?”
    当即使出一记扫荡腿,攻击潘璋。
    潘璋急将身一跃,躲开王双的攻击,并在对方腿脚收回后,跳到原地。
    王双见状,猛地将身子一纵,跳到半空,就势使起双脚踢向潘璋。
    潘璋抡起双手,打向王双的双脚。
    王双占不到便宜,只得收势,图谋再战。
    俄顷,又大叫着冲向潘璋。
    二人在亭舍大院中打了将近半刻钟,难解难分。
    曹德不禁拍了拍手,叹道:“好斗!”
    曹恪暗道:“这两人武艺如此精湛,想必是历史上的潘璋和王双无疑了。”
    吴质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曹德身边,轻声道:“府君,那两位看来都是猛将之才啊!”
    曹德似乎对吴质的评价颇为赞同,点头道:“是啊,都是武艺高强之辈。”
    吴质道:“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府君有没有想过要去招揽他们呢?”
    “这个……”曹德道,“本官倒还没想过。”
    曹恪听了曹德和吴质二人的议论,转过头来,对老爹说道:“吴记室史的想法,正合孩儿之意。听大伯和李世叔说,东平很乱,形势很复杂。我们只带这么点人去,又无良将辅佐,在那里怕是很难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
    曹德皱了皱眉,思索片刻,还是明白了儿子话中的意思,道:“说得有道理,看来得找个机会和他们谈谈。”
    曹恪见那边两人打斗多时,输赢难定,有心要调停。
    他当即冲上前去,挥手击打在王双的手臂上,再挥手拍打在潘璋伸过来的右掌上。
    那二人猝不及防,不得不收势,并后退两步。
    曹恪伸出双手,一只手掌对着王双,另一只手掌对着潘璋,道:“二位,听我一言。你们都是因战乱背井离乡的流民,既然都是流民,那又何若为难流民呢?”
    王双道:“就因为是流民,才更要争地啊,没地怎么吃饭?”
    潘璋也道:“就是,小将军真是好天真!”
    曹恪笑道:“别乱叫,我只是个军司马,还不是将军呢。”
    又道:“你们有一身好本事,在这乱世之时,正该投军,建功立业,怎么可以在这乡野之中为了一亩三分地大打出手呢?”
    潘璋似乎觉得曹恪的说法有些不合情理,道:“建功立业和壮大家族不矛盾吧?”
    “对,不矛盾。”
    曹恪点了点头,道:“可是比起建功立业,留不世英明来,为壮大家族实力而去争地这事,实在是不值一提。”
    潘璋和王双二人闻言,都寻思一阵,觉得有那么一点道理。
    曹恪又道:“再说,和气生财。你们两家同为流民,自然应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乱世局面,怎么反而内斗不休,空耗各自家族的实力?”
    潘璋道:“那依小将军,不,依小司马的意思?”
    曹恪道:“我有个建议,那就是你们潘家退一步,将占有的原李家土地分一半出来给王家,做个人情。”
    潘璋紧皱剑眉,叫道:“凭什么?”
    曹恪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古时候有户姓张的人家,是留侯张良的亲戚。有一天,他们家为盖房子,将地基打到了邻居叶孝廉家的墙边。叶孝廉家不干了,希望对方将墙壁往张家那边移动三尺,留条路供人走。张家人不听,坚持将自家的墙壁挨着叶家的墙。叶孝廉咽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告到县寺,要和张家人打官司。”
    “后来留侯听闻此事,给张家人写了封信,劝他们退让。你们想知道留侯在信里写了什么不?”
    潘、王二人都摇摇头,道:“不知,写了什么?”
    “写了首诗。”曹恪道,“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书信,大感惭愧,就将已经建好的自家墙壁拆了,在距离叶家墙壁大约三尺的地方重新建墙。”
    “叶孝廉家听闻此事,大为感动,也将自家墙壁拆了,后退三尺建墙。因为这事,张家和叶家之间多了个宽度达到六尺的巷子。”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汉朝,更不是发生在留侯张良的身上,而是满清时期的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故事里那个写诗的张家高官名叫张英,而叶家那位书生人称叶秀才。
    曹恪为了让故事贴合汉朝的时代背景,不得不对其中的人物作了些修改,将故事套到留侯张良头上。
    至于将叶秀才改成叶孝廉,是为了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
    潘璋听完那个故事,似乎有些触动。
    他沉思良久,似乎下定了决心,道:“好吧,那我们潘家只要那块地的一半,另一半给王家吧。”
    曹恪问道:“你说的话能算数吗?”
    潘璋道:“我当然不能代替族长做决定,不过我会尽力说服族长和族老们的。”
    曹恪点点头,又问王双:“潘家愿意让一半土地给王家,你还有意见么?”
    王双也谦让起来:“不必,只要个三成就可以了。原李家那块地大概有两千亩,潘家分六百亩给我们,我的族人们想必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潘璋又道:“没事,分一千亩给你们吧,大家都不容易。”
    王双还要谦让,坚称只要六百亩就够了。
    二人扯了半晌,最后决定两千亩地,潘家只要一千二百亩,另外八百亩给王家。
    站在曹恪身后多时的杨亭长见问题解决,大喜过望,让二人带族人们回去,并与族长、族老们商量,争取把这事做实。
    潘璋和王双答应了杨亭长,正要向曹恪等人告退,却听见吴质道:“先别急着走,我们府君请二位到客舍中一叙。”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2. [都市言情]讨逆
  3. [玄幻魔法]普罗之主
  4.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5.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6.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7. [历史军事]大明烟火
  8. [玄幻魔法]百炼飞升录
  9.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0.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1. [玄幻魔法]不灭武尊
  12. [武侠修真]剑啸灵霄
  13. [玄幻魔法]吞噬古帝
  14. [历史军事]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15. [武侠修真]盖世双谐
  16. [玄幻魔法]一剑霸天
  17.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18. [玄幻魔法]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19. [玄幻魔法]九龙归一诀
  20. [玄幻魔法]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21.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22.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23. [玄幻魔法]太古神尊
  24. [玄幻魔法]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