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武侠修真 >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 第252章 伴君如伴虎
    朱雄英拿起手中一本奏折,正要放下。
    却冷不丁的眼睛瞥见朱元璋在其中一份诏书上写着:
    兹大学士刘三吾忤旨,着去其职,令京郊诸县听用。
    这刘三吾和许人也。
    位不高,权也不重。
    尤其是去了宰相之后,在朱元璋强主暮政的环境之下。
    官员们唯怕自己权柄过重。
    就连六部的尚书们,尤其是吏部和兵部。
    这些个尚书们都成了甩手掌柜, 能不管事,尽量不管事。
    生怕遭得朱元璋忌惮。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多少朝中大臣,上朝的心情简直像是上坟一样的沉重。
    但这个刘三吾不同,向来是有话敢说的。
    此番立储风波。
    又是旗帜鲜明的站在自己这边。
    劝谏朱元璋要以礼法治国。
    但如果从礼法层面上讲。
    太子虽然不在了,但太子一脉的长子朱雄英,便有着礼法上的绝对优势。
    这是其他任何藩王都无法比拟的。
    要越过这些屏障。
    燕王朱棣的困难还很多,首当其中的便是他两个还健在的哥哥,虽然有些混蛋。
    但再怎么混蛋, 也比他更有优先被立储的资格。
    但这些人加在一起,放在朱雄英面前。
    就什么都不是了。
    而这个大力支持东宫太子一脉的刘三吾,转眼间便遭到朱元璋的罢黜。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朱雄英,如何能够不着急呢?
    便有些神色焦急的皱了皱眉头。
    识人无数的朱元璋呵呵一笑,自己这个大孙子,那脸上的表情又如何能瞒得过自己这双很毒的眼睛呢?
    爽朗的哈哈一笑。
    朱元璋便把那朱批好的诏书递到了朱雄英面前,一脸认同的还晃了晃:
    “呵呵,爷爷知道,这个刘三吾,在金銮殿上商议立储之事的时候,他是态度坚定的站在你这边的!
    你能被立为太孙,他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你见着他被爷爷就此罢黜!心里焦急,那是,人之常情!这也无可厚非。
    既然你这么在意,就拿去看吧!”
    看了看被直接递到了眼前的诏书。
    朱雄英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
    皇帝书写好的诏书, 又岂是他能够轻易更改。
    虽然说还没有正式用印。
    有些顿了顿,朱雄英试探着说道:“皇爷爷,孙儿并不是要阻拦您下这份诏书,孙儿只是有些不明白,储位已定,按理说长势应该安抚人心的时候。
    这位刘三吾也已经七老八十了,何必再这么折腾他呢!?”
    朱元璋笑了笑,用手指抖着指着他,“大孙呐!爷爷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咱们爷孙俩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如今才十岁,要说咱这个当爷爷的,心里面没有一点点顾虑,那是假的。
    这普通官宦世家,选家族继承人的时候,都要精挑细选,反复的考察和掂量,生怕一步行差踏错,便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和不可估量的影响。
    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要正儿八经地挑选一个未来的储君呢?!咱这个做皇帝的,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你能理解爷爷吗?”
    朱雄英坚定的点了点头,怯生生的说:“孙儿能明白,也从来没有怪过皇爷爷。
    晋武帝的太子司马衷, 秦始皇的太子胡亥, 隋炀帝的太子杨广, 这些朝代这些人都是因为继承人选择不当,而导致亡国的。”
    朱元璋欣慰的将他搂在怀里,满意的笑了笑:“你能明白最好,总算没辜负爷爷的一番苦心!
    其实皇爷爷也是身不由己,咱是你爷爷,可咱也是这大明的皇帝,是这天下的万民之主。
    一言一行,都要为这个国家考虑,为天下百姓考虑。
    只有先考虑了这个国家,才会把心思放到你身上。
    正所谓社稷为重,君为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金銮殿上,皇爷爷便会有将你四叔纳入考虑的情况,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江山大位,何等重大!?再怎么小心那都是值得的!!”
    皱起眉头的朱雄英点了点头,一脸的淡然。
    他倒没有怪过朱元璋。
    毕竟历史上的朱元璋也是做过如此的犹豫的。
    但能够从马背上征服天下,朱元璋的杀伐果断也是和历史上所有的雄主一般无二。
    很快便坚定下来,要确立太子一脉,来作为国家的储君。
    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朱允文才被选中。
    而在这个时空之中,大难不死的朱雄英却截胡成了那个幸运儿。
    毕竟但凡有他在,朱允文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而不敢有任何的觊觎之心。
    毕竟他朱雄英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一脉嫡长子。
    当之无愧的嫡长孙。
    朱元璋亲亲切切的摸着他的小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咱既然立了你做太孙!
    只要你循规蹈矩,不犯什么大错,断然不至于储位动摇!
    而你,既然做了太孙。
    就必须的为爷爷负责,为这大明江山社稷负责。
    这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然随之而来的,你父亲太子所能享受到的所有权柄和便利,你也会一定的感受到。
    爷爷只要求你,一边做一边学,爷爷上朝和处理政事的时候,你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认真看。
    不光要听,不光要看!还要学会如何去识人辨人。
    这是很重要的。
    将来爷爷若是要把这个江山交给你,你也不至于一点点经验都没有。
    如果有不太懂的地方,千万别藏着掖着,就要像现在这般,多听多看多学多问,但凡爷爷知道的,一定会毫无保留的教给你,你知道了吗?!”
    朱雄英笑了笑,极其郑重的点头说道:“爷爷说的是,爷爷你就是我的老师,更是孙儿的指路人……”
    朱元璋点头,满脸的欣慰:“至于那个大力支持你的刘三吾!
    咱心里想,你一定非常好奇,爷爷为什么要将他踢到京郊县里去,对吧!?”
    有些像是心里头小心思被猛然间发现了一般,朱雄英抿了抿嘴,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
    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朱元璋缓缓的放下茶杯,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大孙:
    “咱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在金銮殿里,咱问了朝中的文武大臣,立老四如何!?结果刘三吾大声的反对。
    这朝中,也难免有亲近你四叔的臣子,此番他坚定的上书,要求立你为太孙!
    势必会得罪许多藩王,地方上的藩王或多或少会在京里有些许亲近的大臣,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怎么着也能给刘三吾一点罪受,咱将他调离,也是为了保护他。
    至于你,在不在乎这个刘三吾。那并不在咱的考虑之中。
    如果大孙你念及这个人情,想施恩于他,以后机会有的是。
    而且啊,由大神你来亲自施恩,既可以还这个人情,更可以让他对你感恩戴德,真正的让他为你所用。
    咱的一片苦心!你明白了吗?”
    好家伙。
    又来玩这么一手。
    这和历史上唐太宗罢黜李绩,然后由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来亲自施恩提拔,这简直是一个套路。
    当下不由的,好气又好笑的点了点头。
    ……
    夜已深。
    高高而又皎洁的月亮悄悄的爬上了大树的枝桠。
    这个时间点很多人都已悄然入睡。
    而此时的勤政殿灯火通明。
    朱元璋看了看一旁,忍不住瞌睡,趴在桌上沉沉睡去的朱雄英。
    有些怜爱而又笑骂着说道:“这孩子啊,还真是有些贪睡!”
    说罢便慈爱的将自己身上的披衣,解下来轻轻的披在了他身上。
    那慈爱的表情,生怕他冻着一般。
    一旁的老太监,柔声说道:“太孙殿下终究年幼,这个时候正是长身子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犯瞌睡,陛下倒也不用往心里去!”
    朱元璋若有若无的瞪了瞪他一眼,笑骂着说道:“就你懂!?咱这个做爷爷的就不懂了吗?
    你看咱大孙子,替咱分选周章的时候,手脚那个麻利呀,少年郎就是少年郎。一股子朝气蓬勃,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哈哈。
    你是知道的,以前咱的标儿这个太子,替咱把一些事情不算太过紧急的奏折,挑选出来的时候,都要费好半天功夫,这速度效率啊,还一点不如他儿子……”
    朱元璋对宫中的宫女太监向来管束的极严。
    身边老太监也不敢多嘴,只好陪着笑脸尴尬地呵呵笑了笑。
    以前的太子朱标是个温吞的性格,不过也正是这个性格,导致他办事向来极为缜密而又慎重,颇有朱元璋的几分老辣稳妥。
    而如今的太孙殿下朱雄英。
    却是个急性子。
    办起事情来虽然麻利,却也有些经常顾此失彼。
    看来还是需得岁月的沉淀,方能成为大器。
    眼下已经是深夜了。
    朱元璋并没有休息。
    将那些紧急的奏折批阅完毕。
    又将朱雄英先前挑出来的那些不算太紧急的事务奏折,一一翻出来看了看。
    毕竟朱雄英年纪比较小,许多事务处理起来都还不算是非常的熟练老辣。
    这让朱元璋多少有些不大放心。
    虽然说是不太紧急的奏折,但朱雄英挑选出来并批阅过后。
    朱元璋还是决定亲自过目一遍,检查一下自己这个宝贝孙子批阅和处置的是否妥当。
    翻开一本本奏折。
    朱元璋惊奇的发现,这家伙不愧是之前跟在太子朱标身边,学习批阅奏折那么长时间。
    倒也学习到了太子的几分稳妥和周全。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务,都处置的井井有条。
    大体上都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可就连速度也这么快。
    不由让朱元璋生生的多看了一眼。
    这个正在熟睡中的稚嫩脸蛋,仿佛在这一瞬间让人陶醉不已。
    有孙如此,夫复何求。
    这一刻朱元璋十分满意,满是怜爱的在他脸上轻轻啄了一口。
    这才放心的转身离去。
    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老太监吩咐着说道:“不用跟着咱了!找几个稳妥的宫女太监,把太孙殿下抱回东宫,记住了,一路上要悠着点,别晃醒了他!夜都这么深了,他这个年纪正是需要说补瞌睡长身体的时候!”
    老太监赶紧连忙停住脚步,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诺。
    转身便指挥着几个宫女太监返回殿门口。
    ……
    那冰冷的勤政殿宫墙外。
    一个小太监贼眉鼠眼的趴在远处宫墙边。
    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动静。
    四处打量了一下周围无人。
    这才悄然退去。
    返回自己的居所后。
    从窗棂处,将一张写好的字条放在鸽子的腿上。
    然后双手合十,捧着鸽子放在额心,仿佛在祷告什么一般。
    念叨了好一阵,这才把鸽子放飞。
    ……
    北平,燕王府。
    道衍和尚姚广孝一脸焦急的表情,步伐极其匆忙的便闯进了王府。
    王府两旁的侍卫,纷纷不敢阻拦,任由他大跨步的闯入王府。
    燕王朱棣,近来无事。
    早早的便睡下了。
    守在门口的侍卫见道衍和尚姚广孝步履匆忙的转过来。
    赶紧伸出手来拦住他:“大师,殿下他睡着了,请明日再来吧!”
    那道衍和尚姚广孝却不依不饶地横眉怒眼,瞪了瞪他一眼,怒吼着大声斥道:“给我滚一边去!老衲有紧急事物要禀报殿下,要是耽搁了,你负责得起吗!?嗯!?”
    那侍卫正要顶嘴。
    却见的屋里一个声音响起,燕王朱棣慵懒的声音,让两人非常熟悉,便停止了争吵。
    只见燕王朱棣披了一身睡袍,从房间里推门出来。
    揉着睡意朦胧,有些惺忪的眼睛,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慵懒的说道:“我说大师啊,什么事这么着急!?非要半夜将本王搅醒!?”
    深深的看了看燕王朱棣一眼。
    道衍和尚姚广孝冷笑的说道:“燕王殿下真是好福气啊!满脖子满脸都是女人唇印?!还真是羡煞旁人呐!”
    佛尚且有三分火气!
    涵养再好的人,脾气再好也会发怒。
    更何况是常年行军打战,脾气向来火爆的燕王朱棣。
    顿时便有些不乐意了,气冲冲的说道:“大师这般揶揄本王究竟是何用意!?”
    道衍和尚姚广孝冷笑连连的扬了扬手中的飞鸽传书:“太子新故!陛下已经立朱雄英为太孙了,可却在金銮殿上,曾经犹豫过殿下为人选!难道殿下一点都不关心吗!?”
    啊的一个晴天霹雳!
    仿佛被凭空的敲了一个闷棍一般,朱棣嘴巴张得老大老大。
    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了个外焦里嫩。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九龙归一诀
  2.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玄幻魔法]武道丹帝
  4.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5.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6. [都市言情]1987我的年代
  7. [综合其他]割鹿记
  8. [玄幻魔法]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9.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10. [综合其他]别叫我恶魔
  11.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12.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13. [玄幻魔法]校花的贴身高手
  14. [都市言情]男神,你人设崩了!
  1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6. [都市言情]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17. [都市言情]混沌天帝诀
  18. [都市言情]讨逆
  19. [都市言情]大国军垦
  20. [玄幻魔法]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21. [玄幻魔法]太荒吞天诀
  22. [玄幻魔法]吞噬古帝
  23. [玄幻魔法]我用阵法补天地
  24. [武侠修真]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