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玄幻魔法 > 康熙康熙 > 第四章康熙皇帝初开清代的文字狱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历代皇帝都要进行所谓的文字狱,压制所谓的前朝思想抬头,迫害一些与自己的政见不同者。

    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整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状态,借以标榜自己的主张。康熙晚年也弄了文字狱,只不过他整治的规模略小罢了。

    聪明一世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兴文字狱呢?按今天的研究者看来,这跟他的年岁有关。

    人类大凡岁数大了之后,除了得健忘症之外,另外就是加上疑神疑鬼的毛病。

    年轻时候明明看着很正常的事情,到老了就显得不正常了,不牢靠了,生怕要弄出事来。

    按理说康熙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干了很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事来:智擒鳌拜,除三藩,收台湾,治理黄河,收雅克萨城,胜葛尔丹,平定西藏,通过这些事情,稳定了清朝的根基。

    历数康熙皇帝的丰功伟绩,每一件都是气壮山河,同日月同辉。那时候的康熙皇帝顶天立地,面对困难,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随着年岁的增长,无情的岁月使他的视力受损,使他的气量变小,肚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了。当年的康熙皇帝在南京拜谒明皇陵,感动了众多明朝遗民,为清朝赢得很好的名声。

    但是,康熙在岁数很大了之后,就一改初衷,患上了恐“明”症,使得一些正值的明史研究者蒙受不白之冤。

    康熙皇帝时候的文字狱是由叫戴名世的人引起的。这个人是个明史研究者,是安徽桐城人。一说这个地方,人们先想到赫赫有名的清代桐城派,就产生于此。

    戴名世这个人为人聪明,很喜欢读书,又去很喜欢研究明史。这位老兄像是中了什么邪,成天搜罗明史,尤其是明朝末年的历史,因为他有撰写明史的计划。

    受戴名世牵连的还有方孝标。

    方孝标是戴名世的同乡,也是个读书人。这个人喜欢旅行,好访问民间轶人趣事,还随便写些随记。以现在的观点看,这个人不是纯碎的文人,是个自由主义者。

    方孝标和戴名世是同时代人,也处于乱世。说起方孝标,是个敢干敢做的人。他曾经有过一次危险的经历。早些年,正赶上三藩之乱,但是这位老兄不听人劝,完全不在乎。他听说云南贵州的山水,就到那里游玩。不管那是吴三桂的地盘,是个“雷区”。正在这时,没成想叛军把外地游客全部拘留起来,准备加以杀害。

    方孝标跟别人不一样,他还有好些地方还没有去呢。他趁看守不注意,乘机逃了出来,继续游山玩水。他这个人心气很高。

    方孝标回到家里后,按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题为《滇黔纪闻》的书。这是一本记录云南贵州山水的书。要命的是,书中记录了很多明末桂王朱由榔抗清的事迹。而且,更要命的是,书中的纪年竟然采用了明永历帝的年号。他不知道,这些可怕的内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

    很巧的是,搜寻明末历史资料的危险分

    子戴名世看见了这本《滇黔纪闻》,发现了很多他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戴名世爱不释手,也把这本书当作将来写明史的资料。

    受戴名世牵连的还有余湛。这个人是戴名世的门生,跟戴名世经常来往。他给戴名世出主意:“老师去找一个和尚,他原先是明朝皇宫里的太监,桂王抗清失败后出了家。”

    一听是名皇宫里的人,戴名世很感兴趣:“那他对桂王的情况很了解了?”

    “是的,应该是很可靠的。”

    戴名世对这个和尚跟感兴趣,“你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大有相闻恨晚之感。

    余湛说的情况让戴名世兴味索然,“听说这个和尚现在云游去了。”

    但是,戴名世的兴趣依然不减,“你把这个和尚所说的故事用文字详细记录下来,我想留做写明史参考的资料。”

    “是的,老师。”

    过了一段时间,余湛按照老师的嘱托,把全部记录整理好了,交给戴名世。

    戴名世是个严肃的学者,他发现了余湛著作中的很多错处,就给余湛写了一封长信,想让余湛再找那个和尚证实一下。

    这封长信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写的。本是个欲修明史的人的肺腑之言。而且,因为当时余湛没有找着那个和尚,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戴名世的另一个门生尤云鄂,很崇拜老师戴名世,就把老师戴名世平时所写的文章收集起来,结成一本书出版了。这本书就叫《南山集》。上面所说的戴名世给余湛的长信,也收在书中。

    因为在当时戴名世很有名,也因为书中记录的事情很详实,所以他的《南山集》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书,也自然引起一些明朝遗老们对故国的思念。所以在当时《南山集》流传很广。

    那时候,《南山集》还没引起康熙皇帝的注意,戴名世也就安然无恙。

    后来戴名世做了官后,事情就麻烦了。

    康熙四十八年,戴名世靠着优秀的学问,考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做官,这就是说,戴名世浮出了水面,走到了明处。于是,问题就来了。

    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已然年近花甲。有个御史为了讨好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说:

    “翰林院学士戴名世,在自己写的书中思念前朝,有诋毁大清的言辞,希望万岁明察。”

    康熙皇帝一听,气坏了,在天子身边还出这种事,这太蔑视皇上了!

    康熙皇帝立即叫人拿来《南山集》,意外地发现了很多记录前朝人士抗清的事迹,实在是对大清的大不敬。康熙皇帝本来疑神疑鬼,这下像发现了一把刺向自己的一把匕首。

    康熙皇帝生气地对大臣张廷玉说:“他还说明朝皇帝怎么样怎么样,难道百姓在朱明王朝的统治下,日子过得比现在好吗?朕励精图治,爱惜百姓,那些明朝皇帝,哪一个比朕更好?

    张廷玉一见康熙皇帝气的脸色都青了,赶快安慰他说:“皇上说的极是,皇上颁布了‘永不

    加赋‘的诏令,现在大清的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然比前朝好多了。”

    康熙皇帝下令立即逮捕戴名世,并带到康熙皇帝面前。

    康熙皇帝对战战兢兢地站在面前的戴名世喝道:“自大清立国以来,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丝毫没有亏待汉人。你为什么还这么恨我大清?”

    此时戴名世已经吓得都快站不稳了,他没想到自己的行为竟然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他低着头说:“皇上息怒,我本搜集写书的资料,没想到我的门生把资料刻了出来。”

    康熙皇帝微微一笑:“你是给明朝写传吧?”

    “不是的皇上,我是想写明史的。”

    康熙皇帝又下令:“速派人去查和《南山集》案有牵连的人!”

    在刑部大堂,戴名世遭受了身体的摧残,给他上了夹板的酷刑。那时候戴名世已经是花甲之年文弱书生,自然受不了这一常人难以忍受的酷刑。

    他只好招出了方孝标,说方孝标写了内有明永历年号的《滇黔纪闻》,我认为是写明史的重要材料,所以就收集了。

    康熙皇帝下令捉拿方孝标。

    案子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戴名世因受不了酷刑,供出了好友方孝标。

    这时候,方孝标早已去世,刑部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捉拿归案。可是方登峄实言相告,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写了这本《滇黔纪闻》。

    刑部的人一听就知道,这人不想说。在酷刑的威逼下,方登峄只得招出与这案子毫无关联的人,就是他的侄子方世樵。他的理由是他的侄子比他岁数要大,也许知道内情。

    由此看出,这个案子已经又屈打成招的嫌疑,已经大大地含有水分了。实际上,这个案子已经失去调查的意义了。但是,康熙皇帝还下令,继续追查。

    刑部按照康熙皇帝的命令,把方世樵捉拿归案。又是一阵严刑拷打,又是一顿刑讯逼供。

    方世樵也经受不住严刑拷打,只得说实情:“我已经告诉家人,早已毁掉了书稿。”

    康熙皇帝的希望又破灭了。案子似乎已经查无头绪。但是,康熙皇帝指着作序的方苞、方正玉说:“这两人不是此案的嫌疑人吗?”

    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方苞是个大文学家,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名气很大,在当时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样,方正玉的名气也很大。康熙皇帝不能不考虑这些。

    这个案子牵连的人变十个人,其中有出钱刻板印制的尤云鄂。这个人在当时在商界也很有名气。

    康熙皇帝最后一看受牵连的人太多,名人也很多。就下令释放除戴名世以外的九个人,戴名世由凌迟改为斩刑。

    康熙皇帝引起的这件文字狱,由于康熙皇帝的宽大,减免了对罪犯的处分,可是受到牵连获罪的仍有几百人。

    在清朝,文字狱就是由康熙皇帝开始的。

热门新书推荐

  1.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2. [历史军事]我的谍战岁月
  3. [历史军事]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4.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5. [武侠修真]叩问仙道
  6.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7. [武侠修真]五仙门
  8. [历史军事]寒门崛起
  9.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10. [玄幻魔法]明尊
  11. [玄幻魔法]九龙归一诀
  12.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13. [武侠修真]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14.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5. [都市言情]讨逆
  16. [玄幻魔法]皇修
  17. [都市言情]捞尸人
  18.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19.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20. [玄幻魔法]超品渔夫
  2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22. [都市言情]超级修真弃少
  23.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24. [都市言情]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