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现在只将睡的地方收拾出来了,起码还要两三天才能将茅草屋收拾出来。
    另外,虽然村里分给赵家四亩地,但那地几年没人种,杂草丛生,还得花功夫搭理。
    第二日天还没亮,赵三富夫妇便带着钱多多和二郎去寻孙老汉。
    青竹村离县里虽然不远,但山路多,不好走,起码要花大半天才能到县城。
    县城的住宿条件差,且还要花钱。
    孙老汉便准备早点去县城办妥落户的事情,再将二郎的事告知县衙,再摸黑回村。
    赵家的其余人也起了个早,周喜儿带着二丫、四丫,以及五丫、六郎、七郎和八郎几个小的在屋内收拾东西。
    贺传雯带着老五和赵如宝姊妹,还有二丫四丫,大郎几个小子去地里。
    地里的杂草长得足有腰高,还长有几根树苗。
    贺传雯和老五夫妇,还有大郎、三郎拿起镰刀、锄头割草锄树根。
    几个孙子孙女将留在地里的草根拔起来,扔到路边,免得留下草根,来年的野草长得更多。
    众人都干得汗流浃背,手脚酸痛,忙活了大半上午,才收拾出一亩地的五分之一。
    “老五,走,咱们回去吃了午饭再来。”
    贺传雯招呼儿子、闺女和孙子们。
    众人捡起田里的农具,在不远处的河沟清洗了手和脚后,忙往家中走去。
    此时,周喜儿已经把饭做好,正准备叫七郎去叫贺传雯他们回来吃饭,正好碰见他们回来。
    由于家里没有水井,用水很不方便,所以赵五平今早出门前还先去村中的水井里挑了一大缸水。
    午饭吃得是米粥,且每人有一个水煮蛋,干活累人,饿得快,大家伙儿都吃了好几碗。
    吃完饭后,没歇息多久,贺传雯又带着儿孙去干活了。
    直到天黑了,看不清楚地里的杂草,贺传雯才带其他人回去。
    由于每个人身上都有汗臭味,赵五平便带着自己侄儿去河边洗澡,顺便又从村里的水井挑了好几桶水,给老娘和妹妹们用。
    正当赵家人都拾捣干净自己后,赵三富终于架着牛车,带着李荷花回来了。
    见钱多多和二郎没回来,贺传雯便开口问道,“多多和二郎咋不见?”
    赵三富将牛车停在院子里,又把牛绳绑在柱子上,才面带喜色地回应道,“娘,二郎被县里的大人看上了,说是原本就打算在依山县开间书院,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当先生,这不,听说咱们二郎有秀才功名,就连忙将二郎留下,说是要和二郎商量咋修书院呢,二嫂怕二郎应付不来,便说留下来顾看几日,三天后我再跑一趟,把二嫂接回来。”
    听完,贺传雯和钱满仓都点了点头,二郎身子骨不好,且只有十七,有钱多多在也让人放心些。
    其实要不是赵三富怕贺传雯担心,还有家里要用牛车,他都想留在县里顾看二郎,毕竟钱多多是女流之辈,二郎又病怏怏的。
    但接待他们的是县衙的大人,看起来对二郎很看重,所以赵三富就拉着李荷花回来了。
    见赵三富将牛车上的犁扛下来,赵家老小都觉得解放了,明日肯定没这么累了。
    另外,赵三富将办好的户籍递给贺传雯,又对着在一旁的钱满仓道,“叔,你家的户籍在二嫂手里拿着呢。”
    闻言,钱满仓点了点头,要说他已经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了。
    吃穿都不愁,饭也有人做好后端在他跟前,不过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赵二华和二郎。
    不知道女婿现如今在干啥,也不知道二郎的身子骨能不能支撑住做教书的先生。
    等众人吃完饭后,贺传雯又喊来两个儿子和媳妇。
    今日拾捣地都累得半死,更别说还要去开荒了。
    所以,贺传雯不打算继续在种田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大不了寻些其他找钱的法子。
    另外,原本听孙老汉说,依山县没有书院,连个蒙学都没有。
    但没想到二郎被县里的大人看重,准备修书院。
    所以家里的孩子也不能继续做睁眼瞎,得送去识几个字。
    其实李荷花和赵五平也是识字的,但是李荷花脾气暴躁,娃教不会她就动手,家里的孩子都不愿意让李荷花教,一听要跟着她念书,小崽子们比谁都逃得快。
    而赵五平虽然识字,但也是只读完了三千百,且因为幼时念书不努力,有些字缺胳膊断腿的,还是别教坏了孩子。
    另外贺传雯是识字,但这个时代的字和现代又很大不同,她也是差不多能看懂,但要是写她也摸瞎。
    总而言之,还是让孩子们去书院念书的好。
    贺传雯打算等二郎的事情妥了,到时候就送娃娃们去县里念书。
    老三夫妇和老五夫妇都没意见,毕竟这是好事,而且娘自打在仙来村就明里暗里地说过要送家里的儿郎去念书,赵家的人也被潜移默化,觉得念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外,老三和李荷花打算,等将地开荒了后,去县里找些活计干。
    一来村里人说,这里的地粮食产量少,要是光靠种地,养活不了多少人。
    二来是老三和老五自打服用了大力丸后,力气日益增大,现在都能用拳头打的死一头牛了,所以二人准备找些力气活,凭借兄弟二人一把子力气,肯定能比其他同行赚得多。
    贺传雯点了点头,不过她还是想要试试能不能做些小生意啥。
    听孙老汉说,北夏的管控不像其他地方那么严,只要你家里还种有田地,做些贩夫走卒的活计讨生活,也影响不了农户的身份,不影响子孙后代。
    而且依山县的知县还鼓励农户在县城做买卖,毕竟有生意的地方,才会有人烟。
    像熙州与景州,原本几十年前,定北王刚被封赏,来到北夏后,熙州和景州与现在的玄州的情况别无一二,甚至连玄州都比不上。
    后来定北王大力开放商业,还许给商户不少福利、优待,才有不少人愿意成为商人。

热门新书推荐

  1. [都市言情]1987我的年代
  2. [历史军事]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3.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4.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5.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6. [都市言情]讨逆
  7.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8. [武侠修真]志怪书
  9. [科幻灵异]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10. [玄幻魔法]万古第一神
  11.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2. [玄幻魔法]武道丹帝
  13. [玄幻魔法]重生之都市仙尊
  14.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15.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16.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17.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18. [综合其他]重生都市仙帝
  19.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0. [都市言情]捞尸人
  21. [都市言情]巅峰学霸
  22.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23.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2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